估价超《救世主》,卡拉瓦乔《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为何值10亿人民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Arts & Collections Co.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近日有消息公布,于2014年在民宅阁楼被意外发现的至今消失了超过百年的画作——卡拉瓦乔《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Judith BeheadingHolofernes)将于5月在纽约展出,并于6月27日在法国图卢兹拍卖行上拍,估价为1-1.5亿欧元(约8-12亿元人民币)。
画作展览信息:
2019年4月30日结束,巴黎Cabinet Turquin(需预约)。
2019年5月10日至17日,纽约,大型春拍期间。
拍卖会信息:
2019年6月27日,法国图卢兹Halle aux grains,Marc Labarbe拍卖行。
▲卡拉瓦乔《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
如此高的估价迎来了媒体的关注。卡拉瓦乔是谁?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值一架飞机的估价?
还记得2017年底,以4.5亿美元拍出的达芬奇《救世主》吗?此前估值也是1亿美元。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级作品,几乎都被藏于博物馆中。在artprice的上拍记录搜索条栏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级作品仅此一件,可见其罕见、珍贵程度,这也是为什么这幅作品一经上拍就被估价到如此高的价格。
卡拉瓦乔《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重现
《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这幅画作被发现的过程令人感到惊奇,就在2014年的一天,一位图卢兹本地住户致电拍卖行Marc Labarbe,表示他于清理家中阁楼时,意外发现一幅油画,后经Marc Labarbe初步迅速检定后,认定其为17世纪意大利大师卡拉瓦乔的重要作品。
这家人在发现此画之前已经在图卢兹市生活数十载,他们是一位曾于1808至1814年西班牙战役参军的拿破仑军官之后人。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发现此画作的阁楼曾遭多番盗窃,所幸他们匆忙之间并没有注意到这幅依靠在墙边、覆满尘土的画作。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霜洗礼,《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这幅作品以近乎完美的品相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发现卡拉瓦乔油画的图卢兹民宅阁楼
《朱迪斯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取材于《旧约》中的《朱迪斯传》,是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都承认并用于说教的宗教艺术题材。《朱迪斯传》讲述了犹太人受到亚述帝国侵略时,遇到敌人彪悍的主帅赫罗弗尼斯,犹太男人们都无计可施,蜷缩在城镇中,只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寡妇朱迪斯利用美色骗取了赫罗弗尼斯的信任。她带着一名仆人深入虎穴,进入霍洛芬斯的大帐,把他灌得酩酊大醉,然后拔刀砍下了他的头颅,结果群龙无首的亚述大军随之溃散,朱迪斯凭借着女性的智谋拯救了自己的祖国。
▲卡拉瓦乔《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局部
该画作反映了典型的卡拉瓦乔式画风:强烈的明暗变化、充满血腥暴力的戏剧性、令人侧目的写实主义手法。深黑色的背景中只有红色幕帘烘托出恢弘的史诗气氛,与前景处身穿白色上衣的朱迪斯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观众的目光直接凝聚在主人公的表情和动作上。卡拉瓦乔在情节选择上也独树一帜:他把画面定格在了最为血腥的,也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砍下头颅的瞬间。
▲卡拉瓦乔《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局部
同题材画作还有哪些?
朱迪斯的故事可以说是较早期的‘美人计’故事,她的形象大量启发了几百年来的欧洲艺术家,是历代欧洲艺术家所喜爱的角色,几乎每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都有过以朱迪斯为主题的创作,将这充满紧张感的场景呈现于观者眼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他艺术家笔下的朱迪斯。
首先要介绍的这位艺术家是和卡拉瓦乔有紧密联系的,她就是卡拉瓦乔唯一女弟子、佛罗伦萨绘画学院第一位女性成员---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更是艺术史上第一位挺身站出来对性暴力说不的女性画家。她的画风接近老师卡拉瓦乔,画面既有戏剧性张力又忠实于现实主义风格,但是二者关于朱迪斯主题的画作展现出来的画面意境却大不相同。
▲阿特米西亚《朱迪斯斩杀赫罗弗尼斯》
阿特米西亚笔下关于朱迪斯最著名的画作是《朱迪斯斩杀赫罗弗尼斯》,画面里仰面躺在床上的男人一脸惊恐,相比之下,两个正在杀人的女人面不改色,这仿佛形成了画面情绪上的一种微妙平衡,女人们把袖子高高卷起,裸露的小臂和胸口也让人感受到女性的肌肉力量。
▲卡拉瓦乔画中的朱迪斯
在阿特米西亚的画作,画面里朱迪思则是个浑身充满力量感的女性,双手用力地用剑刃刺穿赫罗弗尼斯的脖颈,表情坚定而凶狠,这个朱迪思的形象兼具女性的外形魅力和独立而坚韧的品格特质,而旁边的女仆同样也显现出那种劳动女性的力量感。
▲阿特米西亚笔下的朱迪斯
另外一位描绘朱迪斯出色的艺术家是大名鼎鼎的奥地利国宝级的艺术大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在他大量描绘女性的作品中,有两幅名为朱迪斯的作品:《朱迪斯Ⅰ》和《朱迪斯Ⅱ》。在克里姆特的笔下朱迪斯不再以正面崇高的形象出现,而是变成了类似妖女莎乐美一样迷人却又带有威胁性的危险女性。
《朱迪斯Ⅰ》创作于1901年,八年后,克里姆特创作了《朱迪斯Ⅱ》。在《朱迪斯Ⅰ》中,人物看起来妖艳迷人,朱迪斯目光充满诱惑和挑逗,眼神仿佛在暗示着欢愉,黄金的项饰缠绕着她。作品描绘了朱迪斯的半身像,整体画面采用暖色调,给观者以祥和暖意。朱迪斯赤裸身体,身披纱衣,衣服上的金黄刺绣纹饰和黄金项圈以及身后的建筑内饰,更加突出了朱迪斯的雍容华贵,她的双手拿着一个满脸胡须双眼紧闭的男性头颅。作品仅仅描绘出朱迪斯的右手,男性头颅也被隐去了一半。朱迪斯微微仰起头,这个视角既像是充满距离感的仰视,又像是充满诱惑的伴侣的角度。
▲克里姆特《朱迪斯Ⅰ》
在《朱迪斯Ⅱ》中,人物裸露的肌肤与冷酷美艳的面庞仍然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但她不再直面观者的目光,眼神变得更加狰狞严厉,给人一种不可亲近的感觉。两幅画作相比较,《朱迪斯Ⅰ》中朱迪斯好像很轻松地托举着头颅,而《朱迪斯Ⅱ》中则是用几乎扭曲的手紧紧地抓着头颅上的头发。在以往的同类主题作品中,朱迪斯杀敌的场景更为激烈,脸上多是勇敢但又有些吃力的神情,而在克里姆特笔下,朱迪斯的表情是轻蔑不屑的,却更加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克里姆特《朱迪斯Ⅱ》
卡拉瓦乔的时代影响
看了上面这么多关于画作的信息,现在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到创作者卡拉瓦乔身上。
卡拉瓦乔的一生也是传奇,他被公认为有史以来世上最出众的的绘画巨匠之一。他生活在文艺复兴最鼎盛的时期,最初让人熟知的不是他的画作,而是他火爆的脾气。他经常提着剑,混迹街头,常常成为警局的常客,案底累累。1585-1588年他在提香的一个弟子的门下学习艺术。1592年,卡拉瓦乔去了罗马,陆续地为一些教堂或礼拜堂绘制委托作品。此后,卡拉瓦乔名声鹊起,委托件源源不断。
▲卡拉瓦乔《召唤圣马太》
1599年通过德尔·蒙特的影响,卡拉瓦乔取得装饰圣路易吉·迪·弗朗西斯教堂的肯塔瑞里礼拜堂的合同。这一委托包括两件作品,《圣马太殉难》和《圣马太蒙召》,1600年完成后立刻引起轰动。
在他的许多宗教题材作品中,人们往往能发现悲伤、苦难和死亡等。他将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艺术从理想的视角转向这样的观念:现实本身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即使是画宗教题材的作品,也应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实景。在某种意义上,他是17世纪早期意大利艺术精神的化身。
▲卡拉瓦乔《捧果篮的男孩》
卡拉瓦乔增强的明暗对照法使得主题极富戏剧性,同时精确观察带来的写实把情感的强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现在人们把这种明暗对着法的增强形式称作暗色调主义。
对于这种新画法,同时代的画家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些人公开指责他有各种的感觉缺陷,特别是他不讲作画章法,坚持写生。但绝大多数人把他当作艺术的救主来欢迎,那时罗马的画家被这种新颖的画风所吸引,特别是年轻画家都聚集在卡拉瓦乔身边,称赞他是绝无仅有的自然模仿者,把他的作品视作奇迹。
▲卡拉瓦乔《水果篮》
卡拉瓦乔也是第一个将静物作为画面的主角来进行描绘的画家,而不像以往只是用其对画面进行点缀与装饰。他通过对光影的灵活运用与开放式的构图方式,将一篮水果真实还原,甚至分毫不差。他画出正在枯萎和腐烂的水果,有些有明显被昆虫侵咬过的痕迹,用真实场景来呼唤人们留意万物最终的结局。《水果篮》算是静物画中的先驱,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中真正有意义的静物画。在中国上海2010年世博会上,意大利馆展出了两幅卡拉瓦乔的画作——《捧水果篮的男孩》与《水果篮》。
虽然卡拉瓦乔在世时声名显赫,但并没有被自己身处的那个时代牢牢记住。作家吉尔斯·兰伯特(Gilles Lambert)曾在《卡拉瓦乔》一书中写道“卡拉瓦乔的作品给人强劲而持久的冲击,但他的声誉却与此相反。他的名字一度被埋没,直到300年以后才得以正名。”
▲卡拉瓦乔《耶稣下葬》
“没有他就没有里贝拉、弗美尔、拉·图尔和伦勃朗。没有他,德拉克罗瓦、库尔贝和马内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画评家罗伯托·隆吉
“卡拉瓦乔的画风启发了现代绘画。”
──安德烈·贝恩·若夫鲁瓦
“除了米开朗琪罗,没有任何一个意大利画家有如此大的影响。”
──伯纳德·贝伦森
▲卡拉瓦乔《酒神》
如今市场上流通的关于卡拉瓦乔的作品并没有多少,卡拉瓦乔的作品在意大利被很多教堂和博物馆收藏,卡比托利博物馆收藏了《女占卜者》、《施洗者圣约翰》;圣阿戈斯蒂诺教堂收藏了《洛莱托的圣母》;圣玛利亚教堂收藏了《圣彼得被钉十字架》、《圣保罗之死》等;巴贝里尼宫收藏了《那喀索斯》、《犹迪杀死荷罗浮尼》、《圣佛朗西斯在冥想》;博尔盖塞美术馆收藏了《圣母、圣子和圣安妮》、《圣哲罗姆》、《扮作酒神的自画像》、《施洗者圣约翰》和《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等作品。
除了意大利外,卡拉瓦乔作品还被多个国家博物馆收藏,其中《基督之死》收藏于梵蒂冈博物馆、《胜利者丘比特》收藏于柏林国立美术馆、《鲁特琴演奏者》收藏于圣彼得堡冬宫、《圣母升天》《女占卜师》和《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及侍从》收藏于法国卢浮宫。